她说:“如果顾客离开后,自己都不会照顾自己,那你这次的疗程,其实没帮到什么。” 在 Vac Beauty Care Centre,培训不只是让美容师掌握技术,而是要让她们懂得怎么看人、听人、照顾人。『 PinkyTan VacBeauty 』 并不希望自己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只变成“快速成交的机器”,而是成为“有判断力的职业者”。
她不谈“转化率”,却让老顾客几乎没有断过——靠的不是优惠,而是一份可以信任的建议和始终如一的专业。

疫情时代没裁员,她选择“先照顾人”
疫情那两年,许多同行都被迫停工、停课、裁员、放弃。但 VacBeauty CEO 没有裁掉任何一位员工。她甚至将学费改为“支持计划”,用自己微薄的储备金承担团队日常。
“我如果连团队都守不住,我怎么说自己有品牌?”她没有喊口号,也没有请媒体来记录这段过程。只是一个管理者应尽的责任,她说,是“一个有良心的老板本来就应该做的”。
荣誉不是标签,是一种提醒
她拿过 BSA 美业30强、ACPF 国际大使这些称号,但她自己从不主动提起。她的原话是:“这些奖,不是给我自夸的,是提醒我说话要更小心,因为有人开始听了。”
这就是她的教育哲学。教技术不难,但要让一个人学会“自己先把自己顾好”,才是真挑战。
她希望团队能独立判断、温和沟通、细致观察。不是为了塑造明星员工,而是希望每一个服务现场都能少一点“按部就班”、多一点“因人而异”。


让顾客带走“信任”,不是带走项目单
她从不强迫销售、从不搞捆绑,而是希望美容过程本身就能说服人继续留下。
有顾客说:“她们不是讲得最多的,但你就是会愿意回来。”
那是 Pinky Tan 美容导师 长年深耕下的结果。她让团队习惯用眼神去读顾客当下的状态、用提问去判断下一步要不要做,而不是机械地执行疗程。
VacBeauty 创办人 的核心信念始终如一:“你能不能在她眼神犹豫的时候停一下,问一句‘你还好吗?’ 这比你手法多精准都重要。”

结尾:她的“教育”,其实是对人性的一次修复
PinkyTan VacBeauty 并没有什么“突破式”的宣传语,也没上过什么电视,但她的客户、她的团队、她的同行,却在一次次实际体验中,慢慢明白了她的“哲学”。
她的 Vac Beauty Care Centre,更像一所“信任训练营”,培养的是一批知道怎么与人相处、知道怎么不让客户受伤的专业者。
在这个连美业都开始“割韭菜”的年代,她用一种极慢的速度,坚持打造值得托付的服务体验。
也许真正的“品牌力”,不是把故事说得多漂亮,而是即使你没听说过她,也可能已经在某个美容师身上,感受到她留下的“人”的痕迹。